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地方高校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陈玉华、尹立孟、方平、黄永德、柯黎明、严青松、姚宗湘、黄春平、王善林、王刚、赵厚锐、张丽萍、杨成刚、胡建平、王杰   等

二等奖

2018年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学整体改革与实践

王国炎、李康平,饶国宾,唐洲,张吉雄,何兴道,钱振林,王勇

二等奖

2009年

3

回归工程的焊接工装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焕明,刘志和,陈益平,江淑园,熊震宇

二等奖

2009年

4

军事训练和军事课程的改革实践

匡壁民,赵文清,赵子林,姚文滨

二等奖

1993年

5

坚持教学、生产紧密结合,建设金工教学实习基地

张维,谢纪坊,叶文丰

优秀奖

1989年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2001年以来)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人员

获奖

等级

获奖时间

所属学院

1

工程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高航、刘志和、高益庆、周贤良、蔡永国

一等奖

2001年2月

校领导

2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重构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匡璧民、顾列洪、曹美龙、赵子林

一等奖

2001年2月

国防生学院

3

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何正印、孙一先、吕小波、王龙锋、吴云

二等奖

2001年2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

4

《大学物理学》近现代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梁芳营、易江林、何兴道、万雄、黄清龙

二等奖

2001年2月

测光学院

5

教学方法因素优化的实践与认识

喻德生

三等奖

2001年2月

数信学院

6

材料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况森保、严超华、杨加明、陈青、雷金波

三等奖

2001年2月

飞行器学院

7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

黄清龙、万雄、罗自树、高益庆、万华明

一等奖

2003年3月

测光学院

8

《电磁检测》课程建设的探讨

任吉林、高春法、邬冠华、唐继红、余海根

一等奖

2003年3月

测光学院

9

一般工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研究与实践

刘高航、高益庆、周贤良、蔡永国、杜楠

二等奖

2003年3月

校领导

10

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丁丽军、吴静、许丽芹、万桂莲、胡进平

二等奖

2003年3月

外国语学院

11

提高电工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张立生、杨小芹、危水根、彭登峰、胡瑞才

三等奖

2003年3月

信工学院

12

毕设与就业相结合的教改实践

王高潮、黎俊初、孙卫和、周淇、赵晴

三等奖

2003年3月

航制学院

13

工程数学基础课课程建设与改革初探

喻德生、郑华盛、易青、魏贵珍、危地

三等奖

2003年3月

数信学院

14

一般工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刘高航、刘志和、高益庆、王家宣、周贤良

一等奖

2005年3月

校领导

15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玲玉、雷敏、周力

一等奖

2005年3月

外国语学院

16

绿色微型有机化学实验研究与开发

饶厚曾、唐星华、黄智敏、许才利、舒红英

二等奖

2005年3月

环化学院

17

数控类课程改革及其CAI研究

谢友宝、吴竹溪、张洪兴、袁宁、戴红星

二等奖

2005年3月

航制学院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改革与建设研究

王国炎、饶国宾、钱振林、王勇

一等奖

2007年3月

校领导

19

计算机类本科生自主学习设计的多方位整合与多途径实现

刘琳岚、舒坚、罗海平、吴海勤、樊鑫

一等奖

2007年3月

信工学院

20

电子类基础实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赵珂、王琪、向瑛、吴开志、袁伟勤

二等奖

2007年3月

信工学院

21

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周贤良、林媛媛、饶国宾、王琪、王细洋

二等奖

2007年3月

航制学院

22

以创新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许瑛、朱保利、封立耀、李明、吴晖

二等奖

2007年3月

飞行器学院

23

航空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黎明、杨小芹、赵德、代冀阳、周琳霞

二等奖

2007年3月

校领导

24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材建设

郑初华、赵文龙、石永革、胡景春、柴明钢

二等奖

2007年3月

测光学院

25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钟劲茅、张爱琴、邓安民、唐星华、蒋华麟

二等奖

2007年3月

环化学院

26

《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设计》教学改革及CAI系统研制

吴竹溪、高延峰、谢友宝、姚坤弟、崔丽珍

二等奖

2007年3月

航制学院

27

国防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国炎、匡璧民、卢漭、黄月胜、唐洲

一等奖

2008年12月

校领导

28

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焊接工装设计教学改革

陈焕明、陈益平、江淑园、刘强

一等奖

2008年12月

航制学院

29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杨小芹、黎明、童立君、危水根、董华

二等奖

2008年12月

信工学院

30

工程训练教学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王家宣、朱民、顾新、张克建、冯小萍

二等奖

2008年12月

工训中心

31

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

朱保利、吴晖、许瑛、张绪坤、贺红林

二等奖

2008年12月

航制学院

32

“3+1”校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云、刘志和、高益庆、吴锦武、江善元

二等奖

2008年12月

飞行器学院

33

现代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陈敏、柴明钢、罗宁宁、海霞、刘建

二等奖

2008年12月

测光学院

34

《理论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彭迎风

二等奖

2008年12月

飞行器学院

35

面向产业需求的创新型软件人才“2+X”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舒坚、吴海勤、刘洪、李向军、曾接贤

一等奖

2010年12月

软件学院

36

依托国家示范中心平台建设,促进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万雄、龚勇清、朱泉水、王庆、陈凤英

一等奖

2010年12月

测光学院

37

构筑高水平基础实践教学系列平台,着力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余欢、王龙锋、陈学岗、王家宣、方平

一等奖

2010年12月

校领导

38

以太阳能航模项目为导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庆、何兴道、蒋阳、肖慧荣、肖文波

一等奖

2010年12月

测光学院

39

校企联合实习基地的建设和“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严青松、陈乐平、罗来龙、艾云龙、董利飞

二等奖

2010年12月

航制学院

40

红色资源在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实践

李康平、廖声丰、刘芝平、吴云、李建耀

二等奖

2010年12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

41

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彭迎风、严超华、杨加明、吴永东

一等奖

2013年1月

飞行器学院

42

以培养卓越焊接工程师为导向的《金属材料焊接》课程改革

陈玉华、柯黎明、黄春平、黄永德、刘鸽平

一等奖

2013年1月

航制学院

43

面向航空电子特色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万在红、向瑛、贾杰、陈黎娟、方霆

二等奖

2013年1月

信工学院

4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互动教学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于静、吴云、平飞、刘世强

二等奖

2013年1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

45

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的构建与运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程玉桂、黄蕾、卢再鸣、温虹、宋颖

二等奖

2013年1月

经管学院

46

口译人才培养与口译课程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

徐翰、丁丽军、许丽芹、胡蓉菁、刘建军

一等奖

2015年1月

外国语学院

47

基于多知识点融合的《射线检测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张小海、邬冠华、敖波、余欣辉

一等奖

2015年1月

测光学院

48

基于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电子技术课程群及实践平台的建设

柴明钢、陈敏、伏燕军、肖文波、海霞

二等奖

2015年1月

测光学院

49

萃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庆、肖文波、龚勇清、朱泉水、史久林

一等奖

2017年5月

测光学院

50

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化人才”为导向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

陈玉华、方平、黄春平、黄永德、柯黎明

一等奖

2017年5月

航制学院

5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化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胜联、邹建平、罗旭彪、曾桂生、舒红英

一等奖

2017年5月

校领导

52

第二课堂“一体化进阶式”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罗来松、王丽明、陈爱生、黄柯、芦燕

二等奖

2017年5月

学工处

53

创新创业与专业、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三三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乐平、陈玉华、吴海勤、陈薇娜、王菲茹

一等奖

2019年6月

航制学院

54

金属材料工程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罗军明、刘光明、艾云龙、梁红波、王梅丰

一等奖

2019年6月

材料学院

55

“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徐翰、徐筱秋、许丽芹、胡妮、刘建军

一等奖

2019年6月

外国语学院

56

以立德铸魂为主线的“三强三转”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郭杰忠、罗来松、曹美龙、余长春、马明辉

一等奖

2019年6月

校领导

57

“环境音乐”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

张建国、李勤、叶耀

二等奖

2019年6月

音乐学院

58

“三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雷轶、陈云川、刘卫东、余长春、吴桂平

二等奖

2019年6月

经管学院

59

航空院校“双基双创”共享型IE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冯良清、刘卫东、李文川、王有远、罗明

二等奖

2019年6月

经管学院

60

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朱泉水、黄彦、张华明、张志敏、陈凤英

二等奖

2019年6月

测光学院

61

知识、能力、品德同步培养的本科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黄智敏、童永芬、邢秋菊、李婷婷

二等奖

2019年6月

环化学院

62

以党建为引领、“学科-专业-平台”   三位一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史久林、万生鹏、刘伟庆、刘娟、

何兴道

一等奖

2021年12月

测光学院

63

专业认证强基、智慧教学提质、协同育人促融—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舒坚、郑巍、樊鑫、杨丰玉、孙晨

一等奖

2021年12月

软件学院

64

“1+N+3+4”思政专题化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罗旭彪、郭莉、任云仙、陈绍珍、

常青

一等奖

2021年12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

6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三创、三维、三融合”体系

的构建与实践

雷轶、陈云川、严海宁、吴桂平、

余长春

一等奖

2021年12月

经管学院

66

“理念引领、体系构建、思政育人”三位一体打

造机械设计精品课程群

刘文光、王浩兰、贺红林、邢普、

吴晖

二等奖

2021年12月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67

基于多维度协同育人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桂梅、马银平、缪君、王艳春、

王利霞

二等奖

2021年12月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68

 “十元合一、五维转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能力—软件工程课程群改革与实践

樊鑫、舒坚、杨丰玉、陈斌全、段

喜龙

二等奖

2021年12月

软件学院